“双对接”一年来的成绩,怎么样?
答案:亮眼
“截止10月底,已举办民企‘双对接’活动百余场,参与企业5000余家,组织民企‘双对接’有关金融科技实务培训56场,参训人数达5800人次”
去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举行 “民企与现代科技现代金融双对接活动启动仪式”,并出台《关于在全省民营企业中深入实施对接现代科技对接现代金融活动的决定》,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全面开展对接现代科技、对接现代金融,旨在推动建立全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金融助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民企转型升级。
如今一年过去,“双对接”做了哪些工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此次活动中,浙江省工商局局长裘东耀特别亮出了一张成绩单。
裘东耀表示,民企“双对接”作为省政府201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亲自推动下,省工商局、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依托省民企联合会金融科技顾问团和部分社会化服务组织,从“构建三大服务平台、畅通三大服务渠道、发挥三大服务优势”入手,以开展“双百”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了全省民营企业 “双对接”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就。
畅通三大对接服务通道是其一。过去一年,浙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代表的军工类央企,与中关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园区和高新技术集聚区,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德稻集团、沈阳新松,以及省内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所等机构和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畅通了军工技术民品化、国家级孵化项目、国际产业并购的对接服务通道。
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是其二。“吸纳了航天科技集团16所、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浙江泰隆银行、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中新力合、浙商创投、新浪浙江等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服务机构加入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并派专人作为挂职副秘书长进驻开展对接工作,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双对接’综合服务机制。”裘东耀说。
探索多样化符合型的对接模式是其三。在这方面,浙江坚持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建立了“与企业对接、与产业对接、与园区对接、与政府对接”等多种对接模式,使对接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发挥“双百”活动的推广扩面优势是其四。裘东耀表示,过去的一年,浙江充分发挥20个先行试点县(市、区)及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联系点协会的工作积极性,在全省开展了“百场对接服务进万家民企”活动和“百期民企培训大讲堂”活动。截止10月底,已举办民企“双对接”活动百余场,参与企业5000余家;组织民企“双对接”有关金融科技实务培训56场,参训人数达5800人次。
新常态下,怎样更好地推进“双对接”?
答案:四条路径
“‘双对接’光靠行政力量推进难以持久,要完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运作机制,探索搭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推动、各种要素协同’的省级多元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持续、有效推进”
可以说,自去年下半年起,特别是今年以来,浙江省工商局和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广大民企的独特优势,边探索边实践,大力开展“双对接”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浙江已初步建立了对接部分高端资源的服务通道,搭建了社会化对接服务平台,探索了多样化复合型的对接模式,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接工作推进格局,也产生了一批成功对接的样本。
那么,接下来的经济新常态下,又该怎样更好地推进 “双对接”?此次2014民企活动日暨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双对接”活动现场,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给出了答案:四条路径。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朱从玖表示,是指经济发展已经告别过去高投入、高能耗、粗放式的高速增长阶段,走向高效率、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再也不能走低价格低端发展的老路,要转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他说,近年来,浙江企业对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多,但受到自身力量和条件的限制,多数中小企业不知道该往哪里转、哪里升,也不清楚资源在何处、如何对接,仍然处于“低端依赖、高端迷茫”的徘徊状态。
“‘双对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政府搭平台、建机制,帮助广大民企有效对接国内乃至国际科技、金融战略资源,更好地推进民企提升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可以说,这是探索浙江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的一条新路径,做早、做好就能够赢得新的优势。”朱从玖称。
对于下一步的“双对接”工作,朱从玖强调了四个方面。
“首先要不断拓展对接通道,提升‘双对接’的深度和广度。”他说,开展“双对接”不能流于形式、浮于面上,必须做细、做实、做深,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化与国家级创新示范园区,科技类的军工央企、产业与并购团队三大对接通道建设。探索企业与园区、开发区、集聚区等对接模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开启与科技项目、金融要素的对接路径,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对接服务渠道。
其次,要创新对接服务平台,提升“双对接”的可持续性。他表示,“双对接”光靠行政力量推进难以持久,下一步要在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运作机制,探索搭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推动、各种要素协同”的省级多元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双对接”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再次,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双对接”的精准度。朱从玖强调,对接难在精准,尽管此前开展了不少对接活动,但有机会参与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获取的信息量也有限,难以满足供需双方深入了解和充分交流的需求。“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数据集聚交互充分、功能多元的‘双对接’服务信息网络,努力成为面向全省民企的现代技术、现代金融一体化供需信息对接服务平台、现代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推广应用市场化交易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和国内外对接的促进平台,努力实现精准服务、精准对接。”他说。
第四,要注重发挥资本的力量,增强“双对接”的内在牵引力。朱从玖表示,资本在企业对接现代技术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拥有科技项目、专业研究和管理团队,又与自身的利益绑定,对科技创新项目看得更准,对接的成功率会更高。“下一步,要注重借助资本的力量,善于运用现代金融工具,推动科技与金融资源双轨交互、深度融合。通过现代金融吸引、收储和开发各类技术资产,促进浙江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他说。
作为对接主体的民企,怎么办?
答案:主动“觅食”
“火鸡的典型思维就是用原来的证据来证明未来是好的,水鸟的思维却不是这样,它要找到未来的食物来忘记过去的饥饿。因此,民营企业家要做水鸟,主动觅食,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荣耀和成功当中”
时至今日,新常态需要有新路径才能创造新优势,“双对接”既是新形势下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也是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之举,这一点,已成为共识。
那么,作为“双对接”主体的民企,又该怎样增强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借助科技、金融两翼,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的二次腾飞?
对此,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给出的建议是找准三个“切入点”。“第一个切入点,中小企业与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创新传统招商引资的方法,提高引进资金的质量和效益。第二个切入点,做好政府财政资源、政策资源与市场化机构、市场化机制的对接,从而提高政府财政资源杠杆和运用的效果,第三个切入点,做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对接。”他说,民营企业家自身的思维要升级换代,要学习新科技、新技术,把握全球颠覆性技术、突破性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而在浙江省民营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看来,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要“建立比较好的企业伦理”,不能犯“医源性损伤错误”,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做水鸟,不能做火鸡”,更不能做“布里丹之驴”。
“现在企业的日子比较难过,如果还要进行低端复制,这个路子是没办法走的,只能使市场更紧张,企业更具脆弱性。”郑宇民表示,现在一边是持续加压,增强企业强韧性,一边是间歇性刺激,使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形态向新常态转移,有些企业会在这一轮竞争中被淘汰。
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更好地活下去?他认为必须建立比较好的企业伦理。“现在成功的说客很多,成功的评论家很多,成功的顾问很多,成功的商学院教授很多,但成功的企业家很少,这一点需要反思。”郑宇民说。民营企业的出路就是要找准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桥梁,实现各种要素的有效对接。
“民营企业不能做火鸡,而要做水鸟。”他说,火鸡的典型思维就是用原来的证据来证明未来是好的,水鸟的思维却不是这样,它要找到未来的食物来忘记过去的饥饿。因此,民营企业家要做水鸟,主动觅食,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荣耀和成功当中。
郑宇民认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浙江民营企业大都已经进入 “老龄化”阶段,各种矛盾都交织到了一起,要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就在对接上。
“企业家绝对不能做布里丹之驴。”他表示,一头又饥又渴的驴,生命时限还有半天时间,它的左前方是一汪池塘,行程是半天时间,右前方是一方鲜嫩的青草,行程也要半天时间,怎么办?这头驴始终犹豫不决,结果只能饥渴交加而死。
“民营企业也处在类似的情况下,这边有房地产的诱惑,那边有新科技的指引,到底往哪里走?想来想去想了半天,到最后连力气也没有了。所以不能犹疑,果断对接,寻找明日之食,这才是民营企业必须把握的。”郑宇民说。
郑宇民指出,除了企业,政府也要转型。“不要教马儿跑步,要平原放马,不要教鱼儿游泳,要治水放鱼,不要教鸟儿飞翔,要净空放飞,不要教八仙如何过海,应该对接放手,搭起一座座桥梁,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发展更健康、更有韧性,有迎接经济新常态的信心和底气。”
“双对接”的标杆,他们怎么做?
答案:主动创新
“我们通过盘活存量和引进增量两措并举,不断扩大‘双对接’的供需面。盘活存量方面,除了为企业量身定制‘机器换人’方案,还筹建了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或改造流水线,带动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退低进高’”
对接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具体该怎么做?“标杆”们的经验或许可供借鉴。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此前“双对接”工作中一些典型代表,也进行了交流发言。
余杭是全省“双对接”活动首批4个试点之一,余杭区委常委、副区长余志三表示,今年以来,当地着力建机制、明路径、优服务,积极推进民企对接现代科技、现代金融,助力民企加快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发展。
“我们通过盘活存量和引进增量两措并举,不断扩大‘双对接’的供需面。”他介绍,盘活存量方面,除了为企业量身定制“机器换人”方案,还筹建了 “余杭区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或改造流水线,带动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退低进高”。
目前,杭州老板集团公司与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就自动化生产线设计项目、杭州福斯达集团公司与航天科技集团16所就“自动化机器人焊接”项目等正在积极对接中。
“引进增量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523’计划,今年已新增科创园12个(累计35个)、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16家(累计1646家),成为为民企‘双对接’供需的重要动力源。”余志三说。
无独有偶。作为全省20个 “双对接”工作先行点之一,永康也在“双对接”上频频发力。永康市市长金政表示,在“双对接”工作中,他们可谓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在对接现代科技方面,目前,永康已经建设了国家级五金制品检测中心和防火门烧试检测中心,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永康企业和中船电子、通号集团等央企合作,在当地启动了中船航空小镇、铁路信号产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与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永康市3D打印应用研究院”等等。
“对接现代金融上,我们建立了5亿元的企业应急周转金,新设了10亿元的中小企业转贷服务基金,出台了‘缴一贷一’等创新政策,有效防控了金融风险。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企业股改上市,目前已有45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4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企业等待上会。”金政介绍。
政府如是,企业在“双对接”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总裁周俊良称,长时间以来,企业一直通过对接现代先进技术,推动电梯生产自动化,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
“今年,我们与上市公司华立科技合作研发的厅门自动专机线,顺利实现了从上料、冲压、折弯到铆接的一系列钣金自动化运作,同时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力,在厅门的宽度、高度、厚度三个方面,实现自动检测。”周俊良说,这个改造项目共投入100多万元,使原本需要16名工人的生产线减少到4人,一年时间就实现了投资回报。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行长王官明表示,在“双对接”方面,泰隆始终为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专品”服务。他介绍,根据全省民企“双对接”摸底调研情况,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急”的特点,他们积极创新小微金融企业服务产品,相继推出了“门槛低、审批快”的相关对接产品,如: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周贷款“信融通”,无抵押、只需道义担保的准信用贷款“义融通”等等,基本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参与实施‘双对接’工作以来,我们已成功对接小微企业(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近400户,其中185户已对接上相关信贷产品,授信金额从15万元到420万元不等。举办各类活动30余场次,其中授信仪式共5场,合计授信金额7亿元人民币,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小微金融对接模式。”王官明说。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