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杆。闻名世界的小商品城,每年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国内外客商。
这座浙江金华市下辖的内陆县级市,2014年GDP超过960亿元。在“互联网+”概念火热的今天,义乌这座以传统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已经悄然趟出了一条“互联网+制造业”的道路。
电商全国百强县之首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五区第五层,是“网商服务区”。本报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560多个商位,已经基本被电商企业填满。
“唯品会,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
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用一组数字描绘出了义乌电商发展的如火如荼。李一飞说,“过去30年,义乌工商局一共发出23.6万本工商营业执照。而现在,义乌市域范围内的电商账户已经突破24万家。几年的时间,义乌线上市场主体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线下的30年积累。”
数据显示,2014年,义乌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153亿元,同比增长35%;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则是260亿元,同比增长22%。
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义乌的内贸网上密度,居全国之首;外贸的网上密度,在国内,义乌仅次于深圳。在“电商全国百强县”的榜单上,义乌同样高居榜首,并遥遥领先身后的其他县市。
一座巨大的车库咖啡
“义乌购”,这个2012年上线的O2O网站,已经把小商品城的7万多商户全部囊括其中。客商可以在网页上360度、全景地观看每一个店铺内景,看到合适的商品,轻触鼠标便可添加至购物车。
回忆起网站建设过程,义乌小商品城集团办公室副主任黄薇记忆犹新。“很多商户刚开始很不愿意进行电子商务培训,提不起什么兴趣。”她说。但是电商化的潮流不可逆转,小商品城集团挨个商户地进行推广。黄薇介绍说,截至目前,集团已经培训超过20万人次。
义乌的很多人都听过宋光辉的故事——“80后”河南小伙儿宋光辉,中专毕业后来到义乌,在其最窘迫的时候开过“摩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载了一个开淘宝店铺的姑娘,从此“触网”。2009年,他经营的压缩袋生意,在淘宝上售出1300万只,被称为“压缩袋大王”。现在,他的公司开始做自己的品牌,身家已超千万。
在义乌,每个人都有成为宋光辉的梦想和可能。义乌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电商专项资金,成立不低于1亿元的电商引导支持基金;“985”、“211”大学的毕业生来义乌创业的,则可以获得落户资金支持。
“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义乌的创业图景,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我们看来,这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车库咖啡、众创平台。”李一飞说。
让互联网成为“新的营销部”
“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政府要做的是搭建平台、做好服务。“我们建立电商产业园区,就是为了发挥电商集聚效应。跨境电商需要翻译,我们为其引进第三方翻译公司提供服务。”李一飞说。
义乌小商品城集团总经理朱旻介绍,小商品城也一度受到电商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创办“义乌购”,开创了国内B2R(商家对零售商)的新模式。2014年,义乌购的在线交易额已达15亿元。
在李一飞看来,实体市场和线上通道,是可以“两条腿走路”的,其中的关键,是找准定位:世界各地的海量日用消费品都在这里汇聚,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比得上。把这些搬到线上,义乌就成为网货资源最富集的城市。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阿里、亚马逊、京东等企业就是头部,解决销售、出口、结算等问题;而我们则是手和脚,解决网货供应、物流支撑,有其产业链条。这就是义乌的产业链分工定位。”李一飞说。
义乌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转型得当,传统市场不仅不会因互联网的冲击被颠覆,还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电子商务不是实体市场的掘墓人,而应该成为义乌小商品城的另一个营销部。”李一飞说。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