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新闻 > 市场动态 > 省外浙商市场融入当地商圈稳中求进
省外浙商市场融入当地商圈稳中求进
2015-09-17 09:34:12   市场导报

“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

近年来,众多浙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走出浙江发展,开辟出了省外市场一片新天地。据统计,目前全国有5000多家由浙商创办的专业市场,约有500多万浙商活跃在商贸流通领域。这些省外浙商市场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其销售的日用商品约70%来自浙江,每年还带动了几千亿元的浙货销售,成为走出浙江、反哺浙江的排头兵。

“走出去”一马当先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浙商就开始走出浙江,在全国乃至全球办起了各种专业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省外浙商市场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实力愈来愈强,正朝着多形态、多产业方向逐步发展。

如果说当初浙商造市是从近边贸点出发的话,那么时至今日,省外浙商市场的分布已呈现出一种网络状的发展面貌。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省外浙商市场有5000多家,由南至北,由东到西,遍布众多城市,可以说,凡是有大城市的地方,基本就有浙商市场。从地域上看,东北有黑龙江奔马实业集团、亿丰家居文化广场、海宁皮革城、丹东五金科技城等;西南有昆明螺蛳湾、成都国际商贸城、重庆九鼎控股集团等;东南则有五洲国际装饰城、港龙控股集团等,基本覆盖国内大中小型各类城市,已形成了网络纵横交错密集式的发展格局。

除了数量庞大,这些市场从规模体量上看,规模实力也是超然出众。其中,不少省外浙商市场如五洲国际装饰城、港龙集团、金田阳光投资等年交易额均突破了百亿。不仅如此,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相当多市场一直坚持商业模式创新,积极走改革发展道路。

他们中,有的走资本输出路线,如五洲国际装饰城、港龙控股集团、亿丰家居文化广场等,在全国均有投资多个项目。有的走品牌输出道路,借助多年经营下来品牌优势,在外打出另一片天地,如海宁中国皮革城、颐高连锁等,通过输出品牌,主动抢占省外市场。

而从成交总额上看,数量庞大的省外浙商市场创造的价值也相当可观。此前,有统计显示,省外浙商市场的成交额已经占到浙江市场成交额的一半左右。

记者了解到,长时间以来,这些市场不仅在自身建设上实现了突破,也把新的商业文明精神传递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一个事实是,由于市场性质、产业组织和消费潮流变化影响,单体运营、坐地收租的传统市场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近年来省外浙商市场的建设越来越趋于往多元化、商场化、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作为在省外办市场先行者、实践者的众多浙商,也是时代改革的创新者,向外扩张的同时,他们还带着超前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当地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市场管理者,促进了当地的商业市场的发展、变革。

可以说,浙商在全国各地创业和兴办市场,把浙江的资金、产品、商户、经营模式和理念引到投资所在地,也把浙商精神、浙商品牌、浙商文化带到当地,同时通过向当地捐赠各类善款,建立各种基金及专项援助基金,彰显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浙商品格,从而使浙商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声誉。

销浙货与布局“一带一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眼下,省外浙商市场已经成为浙货销售的一个主渠道。

记者获悉,省外浙商市场超过半数为浙江人直接管理经营,余下或由代管式间接进行管理,而市场中,70%80%的销售物品为浙江制造的轻工业制品,如义乌的小商品百货、永康的五金用品、海宁的皮革制品、慈溪余姚的家电产品、中国日用品商城的塑料制品、绍兴轻纺城的轻纺物、桐乡的羊毛衫衣、织里的童装产品等等。

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北京百荣国际小商品城。

2008年,萧山人蒋柏荣携手义乌17家商会、万余家厂商联合打造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批发交易中心——百荣国际小商品城,将义乌小商品城成功复制到首都北京,创下“南义乌,北百荣”的格局。据统计,在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百荣国际小商品城中,约80%的商户来自义乌,主要经营浙江制造的饰品、箱包、工艺礼品、日用百货、钟表眼镜、餐具、玩具等。

无独有偶。台州人章宏伟1997年就在上海投资兴办了上海东方汽配城,借助国际大都市上海,将浙江制造的汽配及相关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据统计,在800余户市场总经营户中,浙江经营户有400余家,占了近半数。近年来,浙货的成交额也都超过了市场总成交额的一半以上。

一组可资佐证的数据是,目前浙商在省外创办的5000多家专业市场,每年带动的浙货销售额约为6000多亿元。

除了销售浙货,眼下,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边境贸易也成为省外浙商市场拓展的新目标。

记者了解得知,由于边境国家普遍市场总体规模小,经营范围窄,基本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批发市场,加上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等市场配套亟待完善,文化相通等因素,边境贸易由此成为省外浙商市场发展的另一个新突破。

比如,随着国家中亚“新丝绸之路”战略及东盟睦邻友好、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东北亚间贸易往来愈加频繁。

黑龙江奔马实业集团收购了当地百年老字号秋林集团,并成功让秋林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奔马还将自身产业延伸至韩国济州岛,开办综合体。作为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既是“未来中朝贸易桥头堡”、“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连接点”,还是连接朝鲜、韩国乃至日本的交通枢纽,为此,丹东科技五金城依托地理优势,丰富完善的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中朝贸易。

又比如,由于近年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边境贸易越发繁荣,浙江伯乐控股集团已将业务拓展至中缅边境,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则成为面向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南亚、中东,集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品、精品的特大型国际商贸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流通中心……诚如以上市场,边境贸易正成为省外浙商市场发展的新方式、新途径。

浙商回归热情高涨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如今,这些“走出去”的浙商又迈出了回乡反哺的步伐。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外浙商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回报家乡发展建设热情高涨,推动了资本、人才和技术等优质要素的回流。

就省外浙商回归而言,还出现了抱团回归、总部回归等新特点。

“从前大批走出去的浙商最大的苦恼就是没有土地,没有项目,没有对接,没有优惠政策,导致大量的资金、大量的税收往外流向其他省份。出去了,想回来却很难回得来,就像断线的风筝一般。”山东浙商商会会长章鹏飞曾经这样表示。而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浙商回归的相关政策之后,章鹏飞即率领山东40万浙商一起抱团,以超过200亿资金的高起点强势回归到家乡。

期间,一些省外浙商市场甚至将总部搬到了浙江。据悉,自20107月浙江出台 《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后,吸引了大批省外浙商回归浙江,建设总部经济。其中,浙商全国联合会会长金田管理投资集团董事长金位海就把集团总部迁回了金华。

除此之外,省外浙商回乡投资实业的热情更是高涨。

来自温州泰顺的浙商舒策城,2004年率领五洲国际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登陆江苏无锡,开发五洲国际装饰城,发展至今,该市场成为目前无锡最大的建材装饰材料市场,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建材装饰航母”。如今,带着对家乡浓浓的情怀,他的投资目光又瞄准了浙江。

回温州兴办市场之后,五洲国际又竞得杭州西湖区古墩路——余杭塘河北地块,并成功开发了杭州五洲国际购物广场。如今,五洲国际购物广场已成为集时尚品牌店、特色餐饮店、健身、娱乐、休闲、酒吧、酒店公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引领城西商业的潮流舞台。

和舒策城一样,同为泰顺人的蔡志远也把回归的目光瞄准了商业地产。

1995年离开温州后,蔡志远的心里就无时不惦记着家乡的发展。当温州市政府到苏州招商时,他毫不犹豫响应“温商回归”的号召,决定把产业高端留在家乡。

经过前期考察,蔡志远选择进驻瓯海,投资30亿元,打造一个35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港龙城市商业广场。前年年底,港龙城市商业广场动工建设,计划明年年初开门营业。接下来,他还准备在瑞安、龙湾等地继续投资建设城市综合体项目。

而上述产业回归、投资回归、项目回归之外,记者注意到,眼下浙商回归还出现了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通过省内外商品市场的对接形成贸易的互动,引导资金、信息要素与人才充分回流,打造一个涵盖更广、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升级版浙江市场,创造一条浙商回归的新路径——商贸回归。

去年,在海宁举行的首届省外浙商市场采购浙货对接会上,就有海宁皮革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杭州四季青服装大市场等11家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齐亮相,涵盖多种商品,采购商则来自黑龙江、沈阳、山东、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据统计,在这次对接会上,初步达成1100多个交易意向协议,意向交易额超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