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新闻 > 杂志专栏 > 总128期 > 新常态下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以温岭市商品交易
新常态下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以温岭市商品交易市场为例
2015-11-03 17:08:00   浙商市场协会

浙江省温岭市是商品交易市场大市,2011-2013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市场强县(市、区)”,可以说,温岭经济兴于市场,也强在市场。然而,近年来,该市传统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变迁、新经济业态兴起等诸多挑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该市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瓶颈凸显,市场设施滞后、服务单一、功能不全、业态落后,且缺乏现代化管理能力,经济辐射功能日益弱化,亟需转型升级。

一、温岭市商品交易市场的现状

纵观温岭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共历经五个阶段。具体为:1978年以前,系自发形成阶段;1979年至1992年,属发展阶段;“八五”期间是重点建设改造阶段,建成温岭珍珠首饰批发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1997年到2005年是巩固、完善、提高阶段,全市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达18个;2006年至今为市场创业创新辉煌时期,基本形成西北产地型市场群、城区消费品市场群、西南农产品市场群以及东部集聚市场群。

近年来,该市积极助推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一大批改、扩、迁建重点市场蓬勃红火,且网上市场应运而生,培育了下张钢铁网和中国工量刃具网,实现市场投资规模大、改造提升快、发展势头强、产业依托明显,形成了市场提升与产业转型相互统筹、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再掀温岭市场转型升级的二次创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172个(含网上市场3个),成交额超亿元市场48个、超10亿元市场8个,其中专业市场41 个,其年成交额占全市市场总成交额的48%。

(一)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市场改造提升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2007年始,该市启动大规模的市场改造提升工程,一批重点市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大力改造硬件设施,拓展市场功能,提升市场业态,实现了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的转型,为全市市场改造提升提供了典范。一是迁扩建重点市场有序推进。以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迁扩建重点市场完成迁建并成功开业;二是区域重点市场建设态势良好。全面完成天岭装饰城、温岭农贸城、温岭国际数码城、横峰国际鞋材城等区域重点市场建设,且每家投资额均超亿元。三是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稳步实施。目前,共完成36家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和38家农村小菜场的整治和规范,改造提升的力度在全省最大,进度在台州最快。

(二)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辐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该市注重发挥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台州横峰国际鞋材城等为代表的产地型市场产业带动作用,在产地型市场的带动下,机床、鞋业、水产等产业发展势头更强。横峰鞋业通过横峰国际鞋材城带动鞋类及鞋辅料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横峰鞋业集群;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带动水产行业发展,2015年一季度实现市场成交量7.6万吨,同比增长9.78%,交易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2.04%;泽国机床产业通过2家机床市场带动已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机床市场年成交额达10亿元。

(三)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市场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该市探索市场交易方式的创新,重点是拓展会展、物流、配送、拍卖等市场功能,构建市场交易方式的多层化和现代化,以实现市场交易成本最小化和竞争优势最大化。此外,积极开展市场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网络平台,大力拓展市场功能,创新交易模式,提升市场业态。目前已启动下张钢铁网、中国工量刃具网、博益淘金网、温岭易购网、温岭奥宝城网等5张网建设,已有12个市场建立网站,9个市场注册了服务商标。

二、温岭市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的挑战

当前,温岭市商品交易市场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和关键时期。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区域同类市场的崛起和国内外先进流通业态的进入,该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基础设施不配套,土地供给受制约

该市许多商品交易市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档次普遍不高,部分市场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备严重不足,布局不合理,阻碍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受土地因素制约,全市相当一大部分有产业依托和发展潜力的市场改造提升项目无法落地,从而极大挫伤了投资热情。特别是下张钢铁市场,由于场地拥挤,扩建市场无法全部解决土地供给问题,整体市场再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

(二)市场功能单一,市场业态较落后

目前,该市一些市场交易方式比较传统、市场功能比较单一、服务方式比较简单,缺乏现代市场管理能力和服务平台,物流配送、商品展示、信息咨询、品牌经营、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发展缓慢。在结算方面,目前大多数市场主要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结算方式,而集中结算和银行代理结算等先进的交易结算方式很少被采用,其信息传递、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辅助功能也很欠缺,不适应现代商贸的需要。而且许多市场对摊位的租赁也是急功近利,相当一批交易市场对进驻的商家不进行资质审查,造成进货渠道混乱、难以控制,经营的商品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伪劣商品。这些落后的交易与结算方式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障碍。

(三)产品趋同严重,专业特色难体现

部分市场长期存在产品趋同与低价位竞争现象,规模经济欠缺,核心竞争力弱化,影响了市场的利润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出现商品交易市场的简单重复建设和自发建设现象,造成全市市场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强,削弱了商品市场应有的优势。特别是我市的鞋革鞋材、建筑装潢、五金机电和水产品交易市场等,市场间相互争夺客户资源,造成一些重点市场招商困难。同时,部分商品交易市场中分散的个体户、小企业因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业经营知识等原因,不仅抵御风险能力弱,而且受利益驱使,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加上市场管理不到位和经营环境差等因素,直接阻碍了大企业名牌商品的进入,也阻碍了交易市场商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四)消防设施滞后,市场安全难保障

因历史原因,原集市贸易场所都比较简陋,所占的场地基本为村留地,无产权证或相关证明文件,大部分农贸市场由村级集体投资建造的,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小菜场的整治规范,经营条件大有改观,但市场消防投入不足,消防设施及配套设施与消防部门的要求差距较大,无法取得市场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或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等证明材料,市场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助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新常态下,应当充分发挥温岭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先发优势,扬长避短,助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实现“办一个市场,促一门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兴一座城市”。

(一)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把握市场发展导向

市场建设,规划先行。根据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全面制定商品市场发展规划和专项实施计划,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通过运用规划杠杆、土地供给和税收政策等“有形之手”,限制和取缔一批低档次的市场,合理确定商品市场的空间布局形态,做到适度调整现有市场布局,科学规划新建市场布局,有效整合市场结构布局,控制区域内的市场重复建设,避免过度竞争,实现错位发展,控制无规模市场盲目发展,避免市场资源浪费。对于重点市场,要从政策、土地、资金、交通、物流、税收等多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实现规模化发展,鼓励同业市场整合,提高重点市场的行业影响力、辐射力和定价话语权。积极鼓励建设会展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物流中心、研发设计创意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融资服务中心以及商品信息、商品价格等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商品交易市场综合服务功能, 推进市场的结构类型多元化、贸易结构多元化、业态多元化、模式和功能多元化。

(二)提前介入、部门联动,保障市场建设有序推进

市场长远发展需要统筹布局、各方联动。一是加快重点市场建设,提高市场现代化水平。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专业市场的建设培育,把重点专业市场建成上规模、高品位、配套全、设施优,集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二是加强重点市场的整体策划和包装推介。通过精心包装策划,强力宣传推介,充分展示温岭重点市场形象,提高重点市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市场繁荣发展。三是利用民资形成大商贸模式。充分发挥民资雄厚的优势,积极引导其投资发展各类市场,做大扶强一批,巩固培育一批,规划新建一批,有序推进专业市场发展,促进大商贸大流通市场模式的形成。四是围绕中心积极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抓好牵头协调、立项论证、选址规划、指标分解、融资推介等工作,积极推动重点市场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提高市场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全面开展星级市场、信用市场、品牌市场创建活动,规范市场管理,促进市场业态创新和规范运行。五是全力培育特色市场。特色市场的建设培育发展要扬长避短,走“专、精、细、深”的发展路子。要充分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加大特色专业市场的培育力度,进一步做大特色优势,实现市场发展与产业壮大的良性互动。要大力推进商旅结合,强化特色旅游商品的营销,集聚人气、商气,努力把市场打造成集展示、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购物中心。

 (三)业态创新、电商换市,助推“互联网+市场”

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出路在于体制创新,应当紧抓国家“互联网+”的东风,将互联网与商品交易市场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完善落实电子商务政策。借鉴学习杭州、义乌等地的电子商务政策,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商品交易市场的电子商务政策,引导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培训,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深化电子商务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紧缺、高端人才培训,鼓励电子商务培训机构针对电子商务企业需求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商品交易市场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有条件的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三是筑巢引凤,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配套设施。整合现有资源,做好工业园区的摸底调查,整合物流仓储能力,尽快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配套设施改造。同时,放眼长远,优先考虑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争取用地指标,为引进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等做好土地储备,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持续发展。四是合理规划,促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比翼齐飞。要根据温岭现有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专业市场经营情况,着重选取具有产业优势和依托的行业和市场大力发展网上市场。比如,依托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建设中国工量刃具网,整合温峤工量刃具产业资源;依托浙江下张钢铁市场,建设下张钢铁网,整合温岭金属产业资源;依托台州横峰国际鞋材城和横峰鞋业市场,建设中国鞋料鞋业网,整合城北、横峰街道的鞋业产业;依托新河、箬横汽车内饰和配件产业,建设中国汽车内饰网;依托大溪、泽国水泵机电产业,做大做强OTO模式纳联机电网上市场等。

(四)品牌驱动、提质增效,增强市场发展后劲

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目前,温岭市的商品交易市场创牌意识不强、创牌数量不多、著名品牌缺乏(商品以中低档为主,高档产品少),严重影响该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含金量,严重制约其发展升级。对此,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突出品牌覆盖,开启品牌强市的新境界。建议相关镇(街道)要将商品交易市场品牌建设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入研究品牌战略,并深化落实激励政策,对重点培育的企业,在要素保障、技术改造和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全面提升品牌覆盖面,今年开始实施的“规上企业品牌全覆盖”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二是突出企业主动,开启企业活力的新境界。建议相关企业切实增强品牌意识,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加强品牌的质量支撑,同时企业要善用品牌开拓新的市场,善用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三是突出培育引导,开启服务发展的新境界。依托品牌指导站和品牌基地两大平台,建立起国家、省、地、市四级品牌梯队,通过上门指导、宣传培训、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等方式,扎实开展商品交易市场的品牌培育工作。四是突出宣传造势,开启氛围营造的新境界。主动对接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新老媒体加强对品牌战略的宣传,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内的企业树立强烈的商标品牌意识,增强企业对发展商标品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