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新闻 > 杂志专栏 > 总133期 > 杨大筠:集合店是实体店转型的“救命稻草”?
杨大筠:集合店是实体店转型的“救命稻草”?
2016-09-21 16:16:42   浙商市场协会

集合店-在欧洲已经有百年发展历史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业态,这个业态和欧洲的城市特点还有经济特点有关,欧洲服饰企业以中小型家族企业为主,意大利有4万多家这样企业,大多规模都在2000万欧元以下,平均人数4-6人,欧洲百货公司一般也是以“买手店”为主,欧洲做自主品牌连锁经营的企业规模一般都在5000万以上,这样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连锁专卖,究其原因,欧洲的服饰零售,集合店和买手店是主要的业态;但欧洲的集合店或者买手店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卖货的帐期基本60天左右,库存由买手店决定,经营和管理由买手店决定,这就是欧洲许多中小企业专注某一单一品类百年尚能生存的关键,专注、专业的工匠精神也是在这样的特殊商业模式存在的根本!

说说中国被炒的火热的集合店,伴随着过剩产能的到来,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崛起,集合店的个性化和体验消费逐渐成为一个消费需求,这是任何一个产业崛起的前提,但是,中国特有的“不公平”竞争状态的存在,让中国时尚产业多元化和创意性变成了缺乏活力的“制造业”,中国的时尚产业不再是“创意产业”,百货行业扮演了几十年的“二房东”租赁零售主体,结款难,管理难,诞生了许多所谓“品牌托管”畸形的业态,在需求旺盛的10年前,这种中国特色同时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过剩经济的今天,这种不对称的畸形经济发展进入了“绝路”,互联网的到来,快速把这种模式“埋葬”,如今的情况是:不是需求萎缩了,而是满足需求的方式变了,实体店在房地产的摧残下,房租增长远远超越了利润增长,互联网、地产行业彻底把传统零售给颠覆了,我们瞬间“呆住”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赚钱的原因之一……我想说的是:如果集合店还是这个模式的“变种”版本,怎么可能成为服饰业态转型的“救命稻草”?

未来集合店是零售业态的一种形式是必然的,但如果没有创新,不能结合互联网、社交营销、在线预售、资本,走一条创新模式,只是简单复制欧洲模式,采取的是代售、装修补贴、推广支持等搞死品牌商的策略,这个业态就不再是“希望”而是“绝望”,我所描述的创新型的O2O的集合店,必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生意模式,哪些新锐设计师为什么在欧洲能够存活,在中国存活比例如此之低,恶劣的商业模式是制约的关键!

中国集合店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创新需要摸索,一定要学会和互联网、资本对接,这个业态才有未来……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