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来自嘉兴的三件冬衣,就会承包了全国人民的衣柜。
全国每2件羽绒服就有1件“平湖造”,海宁皮革服装占全国交易总量的50%以上,全国每10件羊毛衫中就有7件就来自桐乡……
凛冬,这是嘉兴三大冬衣专业市场最火爆的时期,商户线上线下联动,客户挤在档口前挑款。环顾四下,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但在企业的向上生长中,在产线的隆隆声响里,嘉兴三件冬衣依然迸发出强大的韧劲。
不产羽绒、不产牛皮、不产羊毛,历经几十年发展,这个江南水乡却拼出了冬日里最“温暖”的冬衣市场。
人们不禁要发问,长红的背后,靠的是什么?
(一)
顺势而为,不如主动作为
要么假?要么贵?这段时间,羽绒服频上热搜,“以次充好、用飞丝代替羽绒”等话题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冬天是羽绒服产业的顺势,但伴随争议性话题而来的,是对商户、市场和产业的信任危机。
羽绒相关企业超千家的平湖,如何应对?回答是:以看得见、实打实的品质,“硬控”消费者。
平湖·中国服装城语珂服饰负责人连银锋在市场开店4年,把刚生产出来的成衣送到上海质检院检测、给客户发质检报告,成了他今年冬天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平湖·中国服装城负责人吴学全看来,行业“洗牌”过程中,客户下单更谨慎,有助于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平湖羽绒带来机遇。
顺势而为,不如主动作为。“服装城建成于2011年,多年来我们紧抓质量监管,不定期抽检商户,面对不诚信经营行为‘零容忍’,羽绒服产品品质、原创设计率显著提升。”吴学全认为,产品质量受公众舆论监督,可以倒逼羽绒行业健康成长。
其实,从历史的眼光看嘉兴的三件冬衣,都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芽,又在质疑声与掌声中坚定地向阳生长的。
绒子还是绒丝、真假皮衣风波、羊毛衫有多少含毛量……嘉兴三件冬衣,一直在质疑声中勇于担当。
海宁雪豹服饰,为每件衣服配上“身份证”,今年又再度升级服务标准,推出“客户十怕,雪豹十诺”的服务承诺;桐乡双羽羊绒,早在2000年就到内蒙古、新疆等地源头牧场选取优质羊绒,还要用一整套专业仪器设备对羊绒进行检测。
越是顺境时,越要清醒自律。风口之上,是赚快钱,还是练内功?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与心性。嘉兴的三件冬衣,选择、投入、坚守,主动作为,主动拥抱变化。
平湖THE FANCY品牌店5年前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市场调研,推出了城市户外轻运动羽绒服,从卷“量”到卷“功能”;很多人认为冬装与东南亚的热带气候格格不入,海宁阿弟娜服饰旗舰店发现越南北部的消费需求,在卖全球中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桐乡浅秋生活馆的年终特卖活动,让每件衣服像礼物一样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每一次涌动,都是三件冬衣主动作为的具象表现。瞄准新消费时代,将细分市场做到极致,小池塘也能养出大鱼。
(二)
逆势而行,需要创新开路
如果说冬天是顺势,那么这个夏天,嘉兴三件冬衣无疑是在逆势里劈波斩浪、创新开路。
在最高40℃以上的极限高温天里,我们曾去三大冬衣市场逛上一圈,发现忙碌不输于冬天——人们忙着去国外、外省参展,忙着花重金翻修店面,忙着做原创设计,转攻高端赛道……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精彩的故事无一不从问题开始。
传统企业包袱重、压力大,革新求变举步维艰;产业转型诱惑多、风险高,站在风口找不准方向;环境纷繁复杂,行业竞争加剧……这些中国经济发展中、转型中“成长的烦恼”,嘉兴的三件冬衣也统统都遇到了。
市场饱和、需求不足,怎么办?嘉兴企业家善用逆向思维,在北半球的夏天打开南半球冬装市场、在30℃的高温天推出清凉款毛衣、在销售淡季反季促销……
很多关注嘉兴三件冬衣的人已然觉察,近年来,嘉兴三件冬衣正在用事实和数据试图打破曾经给外界留下的传统“刻板”印象。
从衣食住行,观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唯有高质量供给才能创造新的高质量需求。不做所有人的“可有可无”,而做特定人群的刚需,庞大的中国市场,个性化需求带来的细分市场依然潜力无限。
市场蛋糕如何做大?高质量供给路径何在?唯有向创新要动力。
在平湖Raxxy瑞希创始人沈威廉的设计画笔下,彩色剪纸雕塑工艺、3D羽绒改造工艺、数学几何构图设计等先锋设计理念被运用在了羽绒服上,一步步走上国际舞台;
在海宁JF品牌主理人郑伊纯看来,皮草已经不单单解决保暖问题,更多的是体现时尚。国风皮草,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买下自己的“人生第一件貂”;
在桐乡圣奈尔服饰董事长夏连根的身上,一条织有桐乡特色地标的红色羊毛围巾成了他的心头好,他保护性恢复注册了“女儿桥”品牌,把特色文化穿在身上。
变局之下,有人看到“危”,有人觅得“机”。正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市场的馈赠,只属于那些有胆识、有毅力的人。
(三)
蓄势而上,优势产业扛担当
“我们投的是明天的钱,打造的是未来的优势”“创新是九死一生的,也是要甘于坐冷板凳的”“大胆创新,敢于试错,出成果只是时间问题”……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发展如风浪中行船。在嘉兴三大冬衣专业市场走访时,我们听到的,是许多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看到了他们信心十足的行动。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纵览这些企业样本,他们不惧变化、以变应变,把准市场需求的“舵”,扬起自主创新的“帆”,扎稳时间定力的“锚”,折射出中国经济的万千气象,藏蓄着嘉兴乃至全省、全国企业破壁进化的生长密码。
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
“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日前,中央经济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2月21日,浙江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谋划部署了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彰显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摊开嘉兴的产业版图,平湖服装、海宁皮革、桐乡毛衫这样的传统产业既是嘉兴乃至浙江实体经济的主体,也与群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经济大省挑大梁,传统优势产业也要扛起担当。今年前三季度,嘉兴十七大传统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58.6亿元,增加值增速达14.7%,保持全省第一。
在企业努力之外,政府围绕撑民企、挺制造的政策与服务支持,及其形成的良好营商环境,成为嘉兴产业韧性的强大保护层。
今年以来,嘉兴坚持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发挥好“链长+链主”工作机制,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集群;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建设,助力化纤、服装、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进一步支持企业研发设计国际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多元化,精准助力传统制造业企业破局突围。
从帮一把、扶一程,到让政策红利覆盖大中小企业创新升级、协同发展,嘉兴对企业的支持助力制造业厚积薄发,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
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中前行,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从嘉兴三件冬衣长红的故事中,我们正在更深地读懂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更真切地感悟到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