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探讨 > 宁海县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宁海县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2015-05-25 09:43:40   宁海县市场协会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重要业态,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并在搞活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商品市场也面临着发展、转型、提升等一系列考验。为进一步促进商品流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实现我县“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的宏伟目标,现对我县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构想和对策建议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

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从传统的集市贸易到简易的集贸市场,再到具备一定设施的现代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种类日趋齐全,管理逐步规范。截至2012年底,我县经工商部门核准名称登记的各类市场有41家,其中消费品市场35家,生产资料市场6家;已创建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家,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3家,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4家;市场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摊位总数8000余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合兴果蔬批发、振明五金机电、红枫建材、百家农产品、保华家居、桃源竹木、旧机动车交易及跃龙综合、龙海农产品批发等市场,另有各类农村临时交易点31个。这些市场和交易点在促进我县产业发展、提升经济转型、拉动消费、提供就业和税收、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201212月底统计,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69.45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500余个。

分析现状,我县商品交易市场主要呈以下三个特点:

(一)数量逐步增多,种类日趋齐全,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县在建、在谈市场20余家,数量增势十分明显;市场经营类别涵盖家具、建材装饰、小商品、果蔬、旧货、机动车等17个大类,行业结构更加丰富;新建市场以专业市场为主,如模具工贸区、义乌(宁海)小商品城、汽配城等,地方产业依托更加明显。

(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形成。我县现有已经核准名称登记的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26家,未经登记的农村临时交易点31家,初步形成了“三级布局”的基本形态,即以龙海市场、跃龙市场为代表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南门、兴海、梅林、桥头胡及其他各中心集镇的区域性农贸市场,以及社区、农村村级市场及临时交易点。三级布局使得农产品市场的集散功能愈益增强,有效实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对接,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基本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三)政府日益重视,市场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随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投入不断加大,龙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果蔬市场、振明五金机电市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相继建成使用,南门菜场、兴宁菜场等18个农贸市场逐步完成改造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经投入改造资金2500多万元,财政补助600多万元。2013年,市场举办方和政府投入预算合计达到了7827万元。此外,物流园区、县供销联社等单位正在建设和规划汽车城、小商品城、现代家居、模具工贸区、农资城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可以预见,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将迎来发展的又一轮新潮。

二、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商品交易市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在建设、发展、管理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结构不合理。一是农贸市场多,投资主体单一。目前,我县农贸市场(不包括临时交易点)占市场总数的63%,市场投资主体以村办和民营投资为主,村级集体经济占相当比例,导致市场规模较小、改造升级较难、管理水平较低。二是缺少特色市场,品牌效应不强。我县市场杂而不精,规模普遍较小,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仅8家,且市场之间互补效应有限,无法发挥区域市场的群体优势,难以形成宁海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三是设备设施落后,安全隐患较大。我县绝大多数商品市场建于90年代中后期,至今多数仍然停留在旧式二代棚顶式市场,规划起点较低,水、电、通风、排水、车辆停放、交通环境以及消防安全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四是功能相对单一,缺乏竞争力。我县商品市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模式层面,难以与专业化、现代化的商业业态形成竞争。

(二)缺少统一的规划与整合。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基本上建设于八、九十年代,农贸市场大多属于历史早期自发形成,缺乏综合规划。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现有的市场布局已显得越来越不合理,一些商品市场的业态已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跟不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步伐。部分市场处于人流、车流集中的闹市,或周边与民宅相连,配套设施不全,交通拥挤,人货混居,火灾等安全隐患很大,急需重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调整,形成专业的,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全县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布局。

(三)产业依托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已经发展形成了模具、文具、汽配、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六大传统特色行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数控机械、临港工业(家居和建材业)、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用品等六项新兴产业,并获得了4个“国”字号产业基地称号。但是,我县现有的商品市场与地方产业的依存度始终不高,至今没有形成以地方产业为依托的大型专业市场,特别是以经营文具、模具、户外用品、小家电等本县地域特色产业为主的专业市场。现有市场多数仍以经营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以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为主,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

(四)经营管理理念落后。我县市场投资主体普遍存在重市场载体建设,轻市场培育管理的弊病,市场建设呈现以外延扩大、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市场管理依旧是物业式管理模式,缺乏一个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来规范提升市场经营。特别是村办菜市场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更为普遍。同时,市场内经营户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做大做强的意识,单纯追求个体经营形式在税收、人力成本上的小利,严重制约了市场经营档次的提升发展。

(五)新型业态对商品市场冲击大。随着电子商务、专业店、大型商业综合体、仓储式商店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的蓬勃发展,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冲击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势必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如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县还没有培育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平台,果蔬市场的“原野网”、凯博数控的数控网以及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青蟹网、蛏网、文具网、模具网等网站,目前还都仅仅停留在网上信息宣传和产品展示等低端功能上,没有形成强大的交易功能。

三、加快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构想

当前,我县商品交易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一是省市政府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市场优先发展、流通带动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共识。二是县委、县政府大力培育“6+6”产业,并落实到了“二园八区”产业基地建设上,有效促进了我县优势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为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实现良好的工贸互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连续十多年的徐霞客开游节举办和“5.19中国旅游日”花落宁海,使宁海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大提高,通过旅游带动,有效激活“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宁海发展高端零售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气指数和载体平台。四是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进,宁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已越来越明显,为增强宁海商品市场的辐射力奠定了现实基础。总之,如何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发展构想

我县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发展,必须坚持依托地方产业、依托区位节点两个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工贸联动、以贸促工,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齐头并进的思路。结合宁海商品市场现状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以优化结构、创新功能、增强活力、提升业态为重点,打造发展特色市场、整合规范同质市场、重点推进集群市场、积极发展网络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推动我县商品市场基础设施星级化、交易方式现代化、发展布局集群化、运营管理专业化、物流网络高效化、商品辐射国际化,更好地发挥商品市场在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市场

1、物流中心市场群(生产生活资料集聚区)

该区域包括物流园区冠北区块和九顷区块。主要通过加快建设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园区,促进汽车及配件、家具、建材、小商品、进口机械、果蔬、农资等专业市场向园区集聚,增强市场辐射能力,成为浙东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集散中心。通过整合汽车4S园区和汽配城,联合组成集整车零售、汽车体验、汽配批发、后续服务为一体的浙东汽车交易集散中心;积极培育宁海(义乌)小商品市场,探索前期嵌入后期剥离的特色产业市场培育模式,为城区商业业态转型提升提供平台。努力拓展果蔬市场经营业态,探索传统农产品冷链行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发展地方民俗美食文化,打造宁海特色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规划建设以经营高档家具为主的家之窗现代家居广场、河南家私总部等家具、家装专业市场,成为宁波南部主要的家装市场中心;整合农机农具、饲料、化肥、种子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建设宁波及周边地域品种最齐全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结合二、三产分离,积极引导橡胶、塑料、光伏等工业企业原材料采购平台向专业市场过渡,为本地和周边同类生产企业服务。此外,该区块还将建设进口机械4S、货运配载中心、五交化、电子元器件、天津商品交易商协会南方基地项目等多个市场。

2、天明湖周边市场群(高档商品展销区)

该区域包括规划建设中的天明湖四周,主要是结合新城规划,整合高档服装、进口食品、化妆品和珠宝等资源,打造以高档消费、休闲为主的市场集聚区。通过规划布置珠宝城、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周边县市还没有的高档专业市场,将辐射范围延伸至宁波东部、绍兴南部、台州北部等临近区域甚至浙南、闽北等更远地域,进一步吸引周边高消费人群到宁海消费,成为浙东高档消费品集散中心。

3、站前市场群(模具产业工贸区)

该区域包括兴宁路以西,甬临线以北,汽车总站至火车站周边区域。主要是依托宁海的模具产业和已有的专业模具市场,推进模具类生产要素向区块集聚,形成模具产业上下游相关物资集散中心。现规划建设中的宁海模具工贸区,利用模具产业优势,以模具制造产业为中心,借助强大的模具机械和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所形成的产业基础,打造集材料供应、模具展示、设备销售、模具加工、交易、研发及商务办公于一体的浙江最有影响力的模具专业市场。    

4、山河岭市场群(文化产业创业区)

该区域包括西城国际以西甬临线周边区域,主要依托宁海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集聚以宁海名人、徐霞客文化、江南婚嫁、根雕艺术、美容养生、休闲观光、园林艺术等为主的文化市场集群。规划建设诸如特色餐饮、养生馆、健身会所、工艺品市场、茶叶市场、园艺植物市场等一系列富有宁海地域色彩的专业市场,将该区域打造成集培训、观赏、健身、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文化市场集散中心。

此外,临港工业区和宁东园区发挥港口、码头、交通等区位优势,通过产业对接、产城联动,可规划建设大型钢材、煤炭、石材、油品等大宗物资交易市场和冷冻水产品市场。

(三)加快培育一批网上市场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零空间壁垒、全球开放、交易高效、低成本运营等优势,坚定“电商换市”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市场综合集群网站、专业商品交易网站,探索建立网上合约(或现货)交易平台,推动市场交易方式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根据我县实际,以本地产业特色和块状经济为基础,培育发展文具、模具、小商品等专业网上市场,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建设,结合退二进三政策,充分利用工业企业的空闲厂房,完善现代物流、商品检测、加工服务、培训教育等机制,规划建设仓储、物流、商检、金融、电子票据、电子客服、住宿和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集聚电商,做好电子商务后发先至的文章,探索和创新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改造提升一批农贸市场

按照“保供给、保物价、保安全”和“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改造提升、错位发展龙海批发市场、跃龙综合市场、兴海市场、南门市场等县域有影响力的农副产品市场。对新建设的社区和农村小菜场要综合考虑服务半径,科学合理进行布点;对原有农贸市场按照《浙江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继续实施提升改造,引进“邻里中心”模式,通过农加超或农改超等方式,实现农贸市场升级换代,彻底改变小菜场“脏、乱、差”局面,全面提升我县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

四、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商品市场提升发展。  

我县地处宁波东部,坐拥宁海港与三门湾,地处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甬台温产业带的节点,公路、铁路、海运发达,非常有利于依托交通便捷与区位节点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同时,宁海的“6+6”产业、块状经济和地方农副产品,非常适合发展培育特色商品专业市场。因此,要充分发挥区位与产业优势,整合全县丰富的人文资源、土地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工贸互动,提升我县商品市场的档次与辐射力。当前,周边的奉化、三门、天台等地也在大力发展建材、家居装饰、汽车配件等市场,一定程度上与我县在建和待建市场经营业态重叠,形成竞争。如果我们没有抢在周边县市之前把同类市场发展好,我们就将失去发展培育商品市场的良好机遇。

(二)多措并举,科学布局,积极发挥商品市场集聚效应。

加快新规划商品市场的建设进度,加大现有商品市场的整合力度,按照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对我县商品市场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推动商品市场和城市建设共赢有序、平衡发展。既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新建的商品市场,抓好审批、设计、建设、招商等每个环节,确保新市场建一个兴一个,带动一方产业发展;又要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引导同类市场经营集聚,对发展滞后、影响交通与市容环境、落后于城市建设进程的老市场实施改建与搬迁。并搞好周边环境整治,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使我县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我县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我县商品市场集群化发展,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大市场、大商圈”的格局。

(三)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努力提升商品市场经营档次。 

当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向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专业性强的高档次市场过渡已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要重点扶持地方产业依托明显、业态先进、带动力强、辐射力大的区域特色市场建设,力争培育1-2个宁海特色市场,使他们成为宁海城市的靓丽名片。可以选择文具、模具、户外用品、汽配、文化产业等行业为突破口,一场一策,全力扶持,或直接打造,如模具、汽车、文化产业,或综合经营待成熟后再剥离,如文具、户外用品、小家电等。另一方面,要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优质外地投资主体与品牌企业加盟,鼓励市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组建或引进有资质、有品牌的市场管理公司,打造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对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与管理。

(四)应对挑战,掌握主动,不断增强商品市场发展后劲。

面对电子商务、专业店、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流通模式的强势冲击,要积极顺应形势发展,在不断加强我县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经营档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应用,完善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网商,使商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

(五)完善保障,全力扶持,再创宁海市场新辉煌。一是组织保障。县政府要成立县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市场提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级成员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重大项目、重点市场采取全程跟踪关注的方式,量身定做服务措施、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解决建设难题。二是土地保障。要优先规划安排市场发展用地和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用地,对列入重点扶持的商品市场,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发展网上交易等符合发展导向的市场。三是财税保障。要安排专项资金,通过贴息、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积极支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要从培育市场的角度出发,在市场营业初期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四是金融保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市场经营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在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推动银行卡、电子支付业务等在市场的应用,为市场经营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五是人才保障。建立市场化的商贸业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专业市场品牌运行商,并积极与县内工商职业学院、二职高等院校联手,实施市场专业人才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市场管理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