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探讨 > 嵊州城南农贸市场培育发展的对策思路
嵊州城南农贸市场培育发展的对策思路
2015-06-29 09:31:07   周振军

“农贸小市场,民生大工程”。农贸市场是联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平台,是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放心肉工程”的重要载体,是具有公用性、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嵊州市区农贸市场建设发展,加快构建标准化、规划化、规模化的“放心农贸市场”体系,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实施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结合我市农贸市场发展形势,嵊州城南农贸市场的培育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和困难。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和推进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重要性。

一、嵊州农贸市场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我市农贸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政府主导、工商主办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县委、县政府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在对“沿街叫卖”、“提篮小卖”的马路市场进行集中整治的基础上,重点由工商部门出资,在城市人口密集地段,利用马路建设了一批开放式顶棚式市场,其主要特征是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有简单的交易摊位,有一定的服务设施。二是政府引导、社会兴办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各级政府大力引导支持社会办市场,兴起了联办市场、企业办市场、开发商办市场、社区和村委会办市场之风,市场建设管理步入多元化时代。三是专管专办、管办分离阶段。2001年底,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工商部门不再直接办市场,原代表工商部门管理市场的市场发展总公司从工商部门分离,移交到地方政府。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发商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和卖场,“农改超市场”、“农加超市场”等新业态逐步出现,农贸市场业态得到较大提升,为适应新形势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城南农贸市场面临的机遇和不利因素

通过初步的调研和分析,城南农贸市场的培育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理位置较佳,城南新区正处发展阶段。城南新区是连接新昌县的核心区域,将成为嵊州的行政、文化、商业金融中心。随着保罗大酒店、世贸金樽、中大、卧龙绿都等高档小区及领带物流中心的形成,城南新区人流、商气必将日益兴旺,这对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2)农贸市场属政府鼓励支持项目。农贸市场目前仍是城市居民“菜篮子”供应的主要场所,是政府部门“民生工程”、“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平台。近几年来,市政府加快了对全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步伐,2014——2016年三年将再补贴1000万元用于“菜篮子”改造工程。

3)江滨市场急需分离批发配送功能。江滨农贸市场由于地处闹市中心,已运行20多年,场地狭小、功能不全、设施老化及场内脏、乱、差现象无法根治,而场外交通堵塞、环境恶化、江滨西路早市水产批发噪音扰民,使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反响强烈、投诉不断,人大、政协代表也年年有提案要求政府解决。城南农贸市场的建成,为江滨市场减负分流创造了条件,也是城南农贸市场创造繁荣的良好机遇。

4)浙东农批市场将整体外迁。浙东农批市场已规划迁移至新市,新农批市场将与市区相距更远,城南市场与之相比,拥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对城南、东向集镇及新昌方向顾客批发购买相对便利,促进市场尽快形成批量经营。

在看到市场培育发展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贸市场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随着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农贸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主要是新型商业业态分走客流,如生鲜超市、连锁专卖店、分散在各社区街道的便利店和小菜场等。嵊州的新老国商、三江购物均设有生鲜超市,城南附近的三江、阮庙、马桥、莲塘等小菜场以其就近便利的特点也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

2)江滨市场的规模优势,已形成全市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该市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规模化优势和20余年经营历史形成的人脉优势吸引餐饮、企事业单位食堂、民间婚丧宴席消费、各集镇商贩进场采购,编织起牢不可破的购销网络,吸引着庞大的消费群体,使其周边的城西、城中、城北、东圃等菜场日渐衰落和萎缩。因此,城南菜场的招商拢市由于江滨菜场的异常繁荣而变得十分艰巨。

3)先场后市增加拢市难度。一般市场的发展规律是先市后场,即先自发聚集一些商贩和摊位,政府和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培育成为市场。城南市场所处的城南新区虽然长期发展潜力看好,但由于该区尚处发展初期,常住人口不足二万,人气尚不够旺盛,市场所在区域自发聚集的商贩、菜摊很少。因此,城南菜场属于先建场后兴市,招商拢市比先市后场的发展模式难度更大。

4)电子商务对传统生鲜市场的冲击日益增大。年轻一代开始尝试在网上购买生鲜蔬菜、水果等。据有关资料,今年顺丰优选、天猫、一号店、京东等电商平台将大举投入生鲜市场。因此,今后电商对传统农贸市场的冲击将会日趋激烈。

5)协调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难度较大。农贸市场的经济属性,决定市场业主和经营者追求租赁和经营收益的最大化,而农贸市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又决定市场必须注重社会效益。省政府于2011年明确农贸市场重新定位为“民生化、公益化、社会性”,将“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作为市场提升发展的目标。为此,国有独资的嵊州市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纯粹为社会效益接管了城西、城北菜场,每年亏损200万以上。而城南市场属民营投资,并已出让大部分摊位使用权,市场举办方必须协调加盟出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各方利益,特别是市场培育期,公司的投入成本将加大。如何稳妥处理经济和社会效益两者关系,分寸很难准确把握。

三、推进嵊州城南农贸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广告宣传的力度。采用各种形式在嵊新两地每天黄金时间展开宣传造势活动。一是注重开展“口碑营销”。有计划、有层次地推动舆论导向,发挥“人际营销”的积极作用;二是与主流媒体合作,主要与当地报社、电视、广播的合作,作全角度、多层面、立体化、地毯式的宣传(以新闻采访报道形式为主),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影响力。三是制造社会焦点和热点,引起全市人民的关注,推动招租工作的开展和人气的聚集;四是开展一些常规宣传广告活动,如张挂横幅,市场两侧路口设立广告牌等。

2)培育商户为市场发展助力。目前城南市场及周边人口不足二万,必须再吸引三万以上人口进场消费,市场才能比较兴旺,而且需要2~3年的市场培育期,建议实行“放水养鱼”政策,前三年以低租金吸引商户,让经营户低成本进场经营有赢利,能坚持长期持续经营,经营户能自觉低价销售,以薄利多销、价格低于江滨市场的经营策略吸引客户。对新创业的商户,给予一定的辅导和支持,对缺少资金的,帮助其贷款;对没有经商经验的,帮助其熟悉或联系货源渠道,为他们代办采购,以降低其采购成本;对坚持经营满一年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建议市政府取缔江滨西路、三江城、四海路及其他马路市场,以推动原在马路设摊的商贩入驻城南农贸市场。

3)建立“农工商”对接机制。与蔬菜基地、农业合作社、主产区农产品经营大户、品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设立直供专柜,来引进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和品牌农产品。建立团体消费客户信息库(嵊新两地企事业单位食堂、饭店、民间宴席厨师、各集镇市场经营户等),及时将市场农产品批发信息传递给消费客户,以较大优惠价格吸引批发、团体客户。从源头调查摸清货源渠道,与蔬菜基地或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大户建立协作关系,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商品质量安全。

4)打造农产品全市最优品牌。据初步调查,萧山新农都的高档水产品大都来自大连,嵊州批发户的水产品来自萧山新农都、宁波水产批发市场和舟山沈家门码头,冷冻品、洋葱、大蒜头等来自山东等地,时鲜蔬菜来自金华、义乌和本地。为降低采购成本,要引导商户直接从产地进货,使其价廉物鲜。特别是要让水产品成为城南市场的最大亮点和特色,让广大消费者形成“买水产、到城南”的共识。为此,要克服传统农贸市场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状况,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人力和物力到舟山、大连等源头集中采购,为水产经营户代办采购运输,以保障经营户能以全市最低价销售。

5)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以农贸市场为龙头,构筑集菜场、商务办公、居住、休闲娱乐、快餐、新型特色酒店、水果批零、小商品、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农贸城,为居民提供吃喝玩乐购物一条龙服务,吸引各类消费群体的聚集。另外,卫生、农业、食品监督及各城区政府、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全市“一盘棋”,积极参与农贸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协同做好农贸市场管理工作。按照消费环境、食品安全、管理服务、诚信经营、价格计量放心的创建标准,完善市场检测、食品安全、卫生、安保等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提高市场管理水平。使城南市场成为“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可追溯、价公道、计量准、可休息、讲诚信”的省级文明规范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