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闻名海内外的商品市场大省,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也有全国最大的网络交易市场——淘宝网,这里有4334家专业市场,这里更有一批浙商走到省外、国外,在天南海北办起一大批辐射面广、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市场。
然而,当互联网时代裹挟着巨大的信息流、商机等呼啸而来,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适应现实需求,浙江市场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语境下,浙江市场给出的答案是:全方位打造浙江市场5.0升级版。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总体要求,按照实体市场国际化、网络化、连锁化,网络市场现代化、标准化、精品化的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好两个‘三化’联动的结合点,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政策措施的切入点和改革创新的关键点,完成浙江市场‘5.0版本’的升级,使浙江市场成为我省产业集聚和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源,为十三五时期实现由‘市场大省’向全球知名的‘市场强省’转变打下坚实基础。”浙江省工商局市场处处长张志益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
民生市场:提升改造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以农贸市场为主的民生市场是除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之外的我省第三大类专业市场,它的发展程度代表政府形象,更代表百姓的生活。
自2011年省政府启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转入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到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前三年以硬件建设为主,提出了“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可休息”的创建标准,后三年以软件建设为主,提出了消费环境、食品安全、管理服务、诚信经营、价格计量“五个放心”的建设标准。
这期间,浙江农贸市场从购物大环境到管理和服务水平等细枝末节均发生了喜人变化:有的市场买菜过秤就有小票出具,上面详细记载商品名称、重量、价格以及摊位号;有的市场消费者可直接通过现场的触摸屏查看菜的供货渠道,掌握上游信息,如是问题菜还能及时追溯源头;有的市场已装上价格公示屏帮助百姓随时掌握菜价行情;有的市场装载监控体系,实时监控价格水平,监督摊位暗中抬高价格;还有市场采取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直销对接、连锁配送等方式,平抑物价;有的市场投入巨资,安装中央空调,让消费者买菜时冬暖夏凉。
2016年是放心市场的收官之年。为了巩固和扩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成果,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深度就是转向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对于农贸市场来说,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坚持长效管理不放松,这样才能使市民持续获得良好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张志益说,今年争取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巩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成果。
广度就是从城镇向农村延伸。借“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契机,启动“全省乡村农贸市场星级创建五年行动”,力争实现全省乡村全覆盖,今年力争完成一星乡村农贸市场创建200家。
商品实体市场:市场与产业结合来引导消费、引领生产
商品实体市场是专业市场大省、强省浙江的金名片。30多年来,浙江相继诞生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基地、亚洲最大轻纺产品集散地、中国最大五金之都等,首个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浙江传统专业市场优势被打破。面对这样的现实,商品实体市场该如何应对?
在张志益看来,传统市场仅是汇展和集散商品的代名词。而现代专业市场将不再是纯粹的商品交易中心,还将是信息发布、设计研发、流行趋势发布、物流等中心。“浙江的专业市场多是产地型源头型市场,这就要求市场与产业结合,实现浙江制造和浙江产品由‘造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进而靠‘卖得好’促进‘造得更好’。”
张志益说,现在浙江省商品市场的现实作用表现是:市场进入了指数时代;产品研发中心、质量鉴定中心等纷纷落户市场;新产品、新设计、流行趋势发布会等成为市场举办的新时尚;智慧物流正在与市场配套;贸易金融在市场兴起;新兴市场不断产生、网上网下融合发展等等,这些现实作用的发挥都表明浙江市场的功能在不断扩大,市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重新定义,即:市场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是重要的公共资源,起着引领生产、引导消费的作用。因此,对商品市场而言,必须构建五大中心:商品销售交易中心、信息汇聚发布中心、产品研发、消费引导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以及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中心。”
具体到各个地区来说,比如:杭州要重点研究中心城市大型消费品零售市场,特别是数码连锁市场、家居建材市场和服装市场在对接互联网经济、提升消费体验方面的转型;宁波重点研究大宗生产资料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在指数发布、价格形成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对保税区进口商品市场外拓要重点关注;温州要指导传统市场转型脱困和二次创业,深度挖掘市场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为区域经济振兴做出贡献;湖州要关注南浔建材和织里童装这两大传统市场的集群发展,强化品牌影响力,如此等等。
网络市场:实体与网上结合来更好为浙企服务
实体市场是浙江率先发家的至宝,而新世纪以来,以淘宝网、天猫网为代表的新兴网上市场纷纷在浙江化茧而出,绚丽登场。
然而,浙江对于网络市场所抱的希望并不止如此。为促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的相互合作、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早在2012年10月,浙江省政府在召开全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大会时,夏宝龙书记就提出要实现商品市场和制造产业、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的“两个珠联璧合”,做强省内市场、网上市场、省外市场“三大市场”,实现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成交额各达到2万亿的总目标、总布局。
为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市场,鼓励传统市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交易模式进行改造提升,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让实体市场“上网”并做强网上市场,浙江省工商局紧锣密鼓出台《促进网络市场快速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在便捷市场准入、网络市场冠省名、健全网络市场维权机制、培育网络广告产业,规范网络广告经营行为等方面的举措支持相当亮眼。
“对于网上市场来说,要建立一个公平、良性的平台,来更好地为浙江企业服务。”张志益说,网上市场和实体市场不会出现“谁灭了谁”,而是会朝着“你中有我,优势互补”的方向更好地融合。尤其是各类源头性产地型专业市场,根本无需惧怕互联网的冲击,而是应能从容地借助这条“高速公路”,适应供给侧改革。“实体与网上结合,使实体市场成为网络经济的仓储供货基地,网络商品的物流集散枢纽,中小网商的培育发展平台,网购消费的落地体验窗口。”
省外浙商市场:省内与省外结合来产生聚合效应
从“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到“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一直以来,浙江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领先全国,占位全国。
而省外浙商市场作为省内市场延伸,5000多家浙商专业市场如大树的枝叶一般已迅速覆盖全国乃至全球。这些省外浙商市场销售的日用商品70%来自浙江,每年带动了6000多亿元的浙货销售。把这些力量全部发动起来,就一定能进一步产生浙货销售的聚合效应。
自2014年开始,浙江省工商局就开始探索这一课题,一大举措就是联动省内省外浙商市场的浙江省省外浙商市场采购浙货对接会。
为进一步推进省外浙商市场回归对接省内市场工作,浙江省工商局还确定了推动省外浙商市场回归对接省内市场、区域产业和浙江产品的工作总体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确立100家省外浙货销售主市场;二是设立100家省外市场浙货营销中心;三是确定10个浙商边贸市场大力开拓国际贸易;四是培育1000户浙江品牌商品经销商;五是建立10个浙商全国市场联合会分会;六是今后5年,将每年在省内重点市场所在地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官方对接会。
在张志益看来,2016年,将继续研究如何利用浙江省内省外市场的网状平台,联动发展创造聚合效应,并带动浙货销天下,构建一批省内浙货采购主基地,扶持一批省外浙货营销中心。“省内与省外结合,就是要鼓励省内专业市场外拓建立连锁市场、加盟市场、边贸市场,有效带动浙商、浙货整体外出和外销。”
推荐阅读
服务中心
- 0571-87068271
- 1144140527@qq.com
- 浙江省市场协会
1144140527 - 浙江市场协会